好书推荐第五十六期《四世同堂》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量:40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男,满洲正红旗人,关佳氏,原名庆春,后改为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生于北京下层旗人家庭,父亲为八旗护军,战死于庚子国难。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阅读英国和欧洲文学,开始文学创作,先后有(满族)市民生活题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发表。1930年回国后于齐鲁大学(济南)、国立山东大学(青岛)等校任教,创作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1937年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抗战全面爆发后老舍南下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开始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残雾》《国家至上》(合著)、《虎啸》(合著)、《面子问题》、《桃李春风》(合著)、《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归去来兮》等。1944年长篇巨著《四世同堂》问世。1946年受邀去到美国游学宣讲,三年后回国开始支持“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工作,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代社会的作品。1950年创作话剧《方珍珠》《龙须沟》,后者通过北京龙须沟的今昔巨变,讴歌了光明的新中国,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由于该剧创作的成功,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剧作《茶馆》问世,次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被评论界认为是话剧民族化的胜利,是完整艺术性的高峰。1966年投湖自尽。1978年6月3日有关单位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随后其长篇小说遗稿《正红旗下》(1980)得以出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读后感:老舍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为缩影,通过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变迁,勾勒出普通民众在战乱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觉醒。从初期的隐忍苟活、迷茫彷徨,到后期的奋起反抗、坚守气节,书中各色人物的命运轨迹交织成一幅鲜活的战时民间图景。它跳出了宏大战争叙事的框架,以文学的笔触挖掘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让读者在共情中体会“家国一体”的沉重分量—家的破碎与国的危亡紧密相连,普通人的坚守亦是抗战的重要力量。在纪念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作品能让人们从人文视角重温历史,铭记平凡人在乱世中的勇气与坚守。
推荐人:文渊君
索书号:1246.5/3V1、1246.5/3V2、1246.5/3V3

